不少企业在申报专精特新认定和项目补贴时,因为规模超了,而不满足申报条件。部分企业想从银行申请贷款时,也会因为规模超了,而无法享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普惠利率,导致融资成本增加。
那么,银行和有关部门是依据什么来判断企业规模呢?
根据我国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》,按照从业人员、营业收入、资产总额等指标,可以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、小型、微型三种类型。不同行业划型依据有所差别。
在实际判断企业规模时,需要注意两个方面:
一、企业划分指标以现行统计制度为准
➤ 从业人员:是指期末从业人员数,没有期末从业人员数的,采用全年平均人员数代替
➤ 营业收入
● 工业、建筑业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、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设置主营业务收入指标的行业,采用主营业务收入
● 限额以下批发与零售业企业,采用商品销售额代替
● 限额以下住宿与餐饮业企业,采用营业额代替
● 农、林、牧、渔业企业,采用营业总收入代替
● 其他未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的行业,采用营业收入指标
➤ 资产总额:采用资产总计代替
二、指标条件的满足情况略有不同
➤ 大型、中型和小型企业,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,否则下划一档。
➤ 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。
END
数据来源:厦门统计
内容整理:深科创
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扫码在线咨询